易學與基督信仰(梁燕城)
我博士論文是研究易學,當時我提出易學的思維模式是本體詮釋學(onto-hermenutic)。這詞是成中英教授提出,我解釋易的框架是,是天,地,人及事件所大業。由本體產生這四範疇,本體又衍生象,作為一符號系統去瞭解這四範疇。本體衍生一切事件,及瞭解事件的方法。人瞭解一切的方法,均由本體而來。
從基督教學反思看,上帝以道創造了宇宙(天,地,人),又以道(聖言)去啟示,更道成肉身來人間,以釘十架及復活的事件,在現實上建立天地人的感通,這是神學上的本體詮釋學。
50歲後再讀易,有一句很大的啟發,「知幾其神乎」。 所謂「幾」即「機」,是事件發展之起端及其勢,能知之即必得吉。
「神」是指玄妙奧秘,只有宇宙最深的奧秘,才能知事件之機勢,神這詞在孟子雲「聖而不可知之之謂神」,那是指神聖達奧秘之境。說文則從天神是引出萬物的,左傳說「神,聰明正直而壹者也」,是有智慧,有道德與獨一的。這是易經的神學。
從中國哲學各方而論,這「神」 的觀念與聖經的上帝是接近的,但終極是玄之又玄的奧秘,沒有啟示。神學家拉納(Karl Rahner)指出,人追尋瞭解奧秘,就是認識上帝的開始。當上帝主動與人溝通,人就可以與上帝感通了,但深入時,上帝的神聖及旨意仍是奧秘,所以上帝是可知而不可知(known unknown)。不論是易學或基督信們的神學與靈修,人對終極真理的追求,永不止息。